http://www.chemistrymag.org/cji/2007/09c055nc.htm

Dec.1, 2007  Vol.9 No.12 P.55 Copyright cij17logo.gif (917 bytes)


Determination of prulifloxacin by UV-Spectrophotometry

Liang Ju, Song Yuwei, Li Ju, Feng Dongmei
(Chemical Engineering & Pharmaceutics College,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China,471003)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 novel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prulifloxacin is reported based on UV-Spectrometry. Acetonitrile: water (3:2) as the solvent, the maximum absorbance wavelength of prulifloxacin lie in 278nm. At 278nm, the absorbance of prulifloxacin have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its concertration in the range of 0~30.0mg/L (r=0.9998). The detection limit is 0.0147mg/L. This method is simple, sensitive and accurate. The present UV-Spectrometric method will help for the quality control and the further studies of pharmacokinetics on prulifloxacin.
Keywords Prulifloxacin, UV-Spectrophotometry, Concentration determination, Fluoroquinolone, Antibiotic drug

普卢利沙星的紫外光谱法检测

梁菊,宋煜伟,李举,冯冬梅
(河南科技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河南,洛阳,471003)

河南科技大学SRTP资助项目

摘要 本论文报道了一种测定普卢利沙星含量的紫外光谱法。在乙腈:水(3:2)介质中,普卢利沙星的紫外吸收强度大且稳定,最大吸收峰位于278nm处。在278nm处, 吸光度与质量浓度在0~30.0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检测限为0.0147mg/L。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可靠性好,为普卢利沙星的质量控制以及药代动力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关键词 普卢利沙星;紫外光谱法;含量测定;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普卢利沙星(prulifloxacin代号NM441或AF),是日本新药公司和明治制药公司于80年代末期共同研制开发的第四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1]。目前,普卢利沙星已经在日本和意大利上市,南韩和美国正对其进行Ⅲ期临床研究,我国正处于合成研发阶段[2]。该药物的化学结构如下图所示,其系统命名为:(±)-6-氟1-甲基-7-[4-(5-甲基-2-氧-1,3-二氧杂环戊烯-4-基)甲基-1-哌嗪基]-4-氧-氢-[1,3]噻嗪[3,2-α]喹啉-3-羧基。

   普卢利沙星的化学结构图

    普卢利沙星具有广谱抗菌性。其结构中C6位的氟原子和C7位的哌嗪基是决定其抗菌活性的主要官能团[3],本品的抗菌机制是抑制细菌DNA回旋酶的活性[4]。普卢利沙星药物安全性好,适用于呼吸、泌尿、消化系统、皮肤、眼睛等多种组织和器官系统感染治疗[5],是一种价值很高的抗感染化疗药物[6]。目前,国内测定普卢利沙星含量一般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7],普卢利沙星的紫外光谱性质及利用紫外光谱法测定普卢利沙星含量的研究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8]。紫外光谱分析方法具有简便快捷、灵敏度高、体系稳定等优点,往往作为常规药物分析方法,应用较为普遍。本文采用紫外光谱分析法,研究了普卢利沙星的紫外光谱性质,建立了普卢利沙星的紫外光谱测定法。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试剂与仪器
    普卢利沙星(含量:99.2%,批号2SSCA04070101)由北京合成天地提供;乙腈为色谱纯;盐酸、磷酸氢二钠、氢氧化钠、柠檬酸、三羟甲基氨基甲烷均为分析纯.水为二次重蒸水。
    UV2501PC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仪器厂),电子天平( JA3003 )
1.2 实验方法
    在1cm比色皿中,加入3ml普卢利沙星溶液,以同等体积的乙腈:水(3:2)溶液作参比,在紫外-可见分光光谱仪扫描其紫外光谱,测定其最大吸收波长,以最大吸收波长处进行定量分析。

2 结果和讨论
2.1 普卢利沙星的溶解性能
    我们分别探讨了普卢利沙星分别在乙腈、乙腈:水(32)溶液、甲醇、水、0.1mol/L盐酸中的溶解性能。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普卢利沙星溶解性能

溶剂

取样量(g)

溶剂(ml)

现象

乙腈

0.0101

1

未完全溶解

10

完全溶解

乙腈:水(3:2)

0.0103

1

未完全溶解

10

完全溶解

甲醇

0.1061

100

未完全溶解

200

完全溶解

0.0102

200

未完全溶解

0.1mol/L盐酸

0.0031

500

未完全溶解

    由实验可知,普卢利沙星在甲醇中极微溶解,在水中不溶解,在0.1mol/L的盐酸中极微溶解,在乙腈和乙腈:水(32)溶液中易溶解。本实验采用乙腈:水(32)的溶液作为溶剂。后续实验用到的普卢利沙星溶液均是将一定量的普卢利沙星溶于乙腈:水(32)溶液配制而成。
2.2 普卢利沙星的紫外光谱特征
    用乙腈:水(3:2)溶液作为溶剂,配制8.0mg/L的普卢利沙星溶液,以乙腈:水(3:2)溶液作参比,在紫外-可见分光光谱仪上扫描其紫外光谱。结果发现普卢利沙星的峰形较好且吸收强度大,最大吸收峰位于278nm处,另外在342nm处有微弱吸收。后续实验利用在278nm处的吸光度对普卢利沙星进行定量分析。普卢利沙星的紫外吸收峰形如图1所示。

图1 普卢利沙星的紫外光谱

2.2 普卢利沙星的光稳定性实验
    用乙腈:水(32)作为溶剂配制8.0mg/L的普卢利沙星溶液,在室温下(27℃),置于日光灯下,分别放置014812162024364860小时后测其吸光度。结果如图2所示。
    从图上可以看出,普卢利沙星在乙腈:水(32)中放置48小时后其吸光度基本不变。表明普卢利沙星具有较好的光稳定性。

图2 普卢利沙星的光稳定性实验图

2.3 分析性能
    分别配制不同浓度的普卢利沙星溶液,测其吸光度,以浓度为横坐标,以吸光度为纵坐标进行线形拟合,得普卢利沙星的标准曲线图。由实验结果发现,在278nm处,其吸光度与普卢利沙星的质量浓度在030.0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0.1258ρ0.002r0.9998,ε278=1.1×104 L(mol·cm)。A为吸光度,ρ为普卢利沙星的质量浓度。根据3Sb/m计算出检测限为0.0147 mg/L,其中,‘Sb’为空白标准偏差,‘m’为线性关系曲线的斜率。对8.0mg/L的普卢利沙星标准溶液进行了7次重复实验,测得相对标准偏差为4.2%。该方法表现出了较好的灵敏度和重现性。普卢利沙星的标准曲线如图3所示。

图3 紫外光谱法测得的普卢利沙星标准曲线图

2.4 干扰实验
    我们在实验中探讨了可能存在干扰的几种常见物质的干扰情况。实验方法如下:分别配制K+CO32-Na+Cl-、葡萄糖溶液、淀粉溶液、尿素溶液、Fe2+SO42-等物质的一系列标准溶液,以8. 0mg/L的普卢利沙星溶液作为标准,分别扫描以上物质加入前后普卢利沙星的紫外吸收光谱。当体系的吸光度变化小于5%时,此时干扰离子的浓度被认为是该物质允许存在的含量。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该方法的抗干扰实验

干扰物

倍量

淀粉

1000

葡萄糖

100

+

100

CO32-

100

Na+

100

Cl-

100

Fe2+

1000

SO42-

1000

尿素

100

    由实验结果可知,对于8.0mg/L的普卢利沙星溶液而言,100倍量的葡萄糖,尿素溶液,100倍量的K+CO32-Na+Cl-,淀粉溶液以及1000倍量Fe2+SO42-均不干扰实验测定。该方法表现出较好的选择性。
2.5 方法的可靠性实验
    为了探讨该方法的可靠性,我们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普卢利沙星溶液的含量进行了测定。以普卢利沙星溶液浓度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拟合得到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S63508.15ρ+427052.53r0.99298(n=6)。ρ为普卢利沙星的质量浓度,S为峰面积。实验结果表明普卢利沙星溶液在0-80.0mg/L范围内,质量浓度与峰面积成良好的线性关系。标准曲线如图4所示。

图4 HPLC法得到的普卢利沙星标准曲线

    随机配制3种不同浓度的普卢利沙星溶液,分别用紫外光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测出其吸光度和峰面积,利用相应的回归方程计算出浓度,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可靠性实验

mg/L

1

2

3

平均相对误差

实际

7.5

13.3

28.75

-

紫外可见光光度

7.2

12.23

27.5

-5.5%

高效液相色谱

7.1

15.9

36.6

17.4%

    由以上数据知,对于普卢利沙星的含量测定,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的结果不够准确确,而相比较而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得的结果更为真实可靠。

3 结论
   
本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普卢利沙星的紫外光谱性质,首次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普卢利沙星含量的方法。该方法简捷方便、灵敏度高、可靠性好。为普卢利沙星的质量控制,以及药代动力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REFERENCES
[1] He J, Xia P Y. Anti-Infection Pharmacy(Kang Ganran Yaoxue), 2006, 3(1): 5-6
[2] Cheng C S, Zhang B K, Li P et al.. Chinese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s(Zhongguo Yiyao Gongye Zazhi), 2005, 36(2): 67-72
[3] Malcom G, Robiinson M D. Gastroententerology clinicis of North America,1989, 8(1): 43-46
[4] Takahashi H, Hayakawa I, Akimoto T. Yakushigaku Zasshi, 2003, 38(2): 161-179
[5] Wang Jinsheng, Song Ciyuan. World Notes on Antibiotics(Guowai Yiyao(Kangshengsu Fence)), 1996, 17(3): 224-225
[6] Ozaki M, Tomil Y, Mastuda M et al.. Chemotherapy,1998,44(1):21-30
[7] Katsuhiko Tougou, Akio Nakamura, Shuji Watanabe et al.. Drug Metab Dispos, 1998,26(4): 355-359
[8] Sheng J F, Li W, Tan Y Y et al.. Chinese Journal of A ntibiotics, (Zhongguo Kangshengsu Zazhi), 2005,30(10): 594-602

[ Back ] [ Home ] [ Up ] [ Next ] Mirror Site in  USA   China  ChinaNet